紅色教育 ——榜樣( 演講者:17特二程維康)
同學們晚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榜樣是李碩勛。
李碩勛,又名開灼、叔薰、李陶,1903年2月23日出生於四川省慶符縣城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1918年,他在慶符縣立小學畢業,考入宜賓敘州聯合縣立中學。他學習勤奮,成績很好。同年10月,因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但仍抓緊時間自學。1919年,他到成都,進入儲才中學繼續攻讀。
五四運動時期,李碩勛受進步思想影響,投入反帝反軍閥的鬥爭,並當選為全校學生會代表,和廣大學生發起抵製日貨運動。在校期間,他痛感中國在帝國主義的走狗軍閥統治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決定投筆從戎,為祖國獨立、統一和強大而戰。入學半年後,他毅然離開學校,參加川軍第一師騎兵團。擔任該團文書。在這裏,他學會騎馬,常騎著馬來回馳騁,傳遞文件。但是,他感到,騎兵團仍然是軍閥控製的軍隊,不是為人民的革命軍隊。不久,他離開了這個騎兵團。
1931年5月,根據黨中央指示,李碩勛離開了上海到香港,準備到中央革命根據地擔任紅七軍政委。但是,由於近六年來,他披星戴月,過分勞累,身體患病,未能趕到紅七軍,只得逗留香港,延醫診治。病稍好轉,就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那時,省委機關設在香港,他召集幹部開會,研究當時廣東東江和瓊崖兩塊較大的革命根據地如何堅持開展遊擊戰爭的問題。會後,李碩勛決定到海南島了解情況,指導工作。他不顧個人安危,只身赴瓊。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與帝國主義偵探在香港互相勾結,透露了他赴海南的消息。8月中旬,他乘船到達海口,剛上岸就被敵人逮捕。獄中,他錚錚鐵骨,寧死不屈,誓不出賣廣東黨組織和任何一個同誌,充分表現了他對黨的事業的忠誠。
就義前,他親筆揮毫致書他的愛人趙君陶。遺書說:“陶:余在瓊已直認不諱,日內恐即將判決;余亦即將與你他長別。在南方,在前方,日死若幹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後勿為我過悲。惟望善育吾兒。你宜設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謀自立為要。死後屍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
1931年9月5日,李碩勛從容就義,時年僅28歲。
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學習李碩勛老前輩的革命精神和鬥爭意識,以民族和國家大局為重,為人民著想,在心中樹立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